申論范文: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標題評析:屬于口號式的標題,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即表明態(tài)度,又飽含期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經常將培養(yǎng)人才,比喻成樹木的生長、莊稼的種植。在談到對青年人才的培養(yǎng)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好比小麥的灌漿期,這個時候陽光水分跟不上,就會耽誤一季的莊稼”。青年的發(fā)展與國家、民族未來的發(fā)展緊密相關。只有鍛鑄理想信念、掌握豐富知識、錘煉高尚品格,才能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評析:利索的開頭,第一句話(含古語)切題,第二句話(領導重要言論)應題,第三話(道明意義)點題,第四句話提出觀點。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要厚植其根。“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青年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紐扣扣錯了,剩下的扣子都會扣錯。在這一時期,尤其需要以德為先,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更要善于知行合一,邁穩(wěn)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面對紛繁多變的社會現(xiàn)象、社會思潮,如果不能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有可能會疑惑、彷徨、失落,偏離健康的成長航向。正所謂根深才能葉茂,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自覺的信念理念,當代青年才能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yè),成就自己的人生。
評析:分論點+古語+道理論證。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要強壯其枝。《勸學》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面對信息時代、多元文化,當代青年理應具備持續(xù)學習的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的意識、敢于實踐的行動。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群體,理應走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前列。當代青年一定要矢志艱苦奮斗,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yè)績,譜寫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精彩篇章。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勇于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煉、增長才干,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貢獻。
評析:分論點+古語+道理論證。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要繁茂其葉。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在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包容開放中樹立家國情懷、遠大理想。既要有“小德川流”,豐富內在修養(yǎng),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也要能“大德敦化”,胸懷世界和未來,樹立崇高的理想與志向,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評析:分論點+道理論證。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需要自覺擔負起時代的重任,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共926字)
評析:用具有代表性的言論、重要報告等引出結尾,具有很強的站位功效,旨在向閱卷者表明作者的高度。同時,文章這樣架構也有利于再次強調突出主題的意義,從而映證出了對主題進行論證的必要性。
總評析:規(guī)規(guī)矩矩的文章,該有的招式、技巧都一一展現(xiàn),屬于四平八穩(wěn)類作文。文如其人,這種文章的呈現(xiàn),會給閱卷者一種穩(wěn)重靠譜的印象,這對于通過文章來考核準公職人員申論考試,具有指導意義。我們作為被考核者,也應當理解其中的奧妙,做到“迎刃而解”。另外,如果堅持看我們申論一點通APP范文解析的考生朋友,一定要記得做好積累,特別優(yōu)秀的素材、表達、結構、句式,一定要裝進“墨水囊”,寫文章下筆的時候,才會筆中有墨,下筆如有神。
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08月30日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