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巖土工程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科研人員招聘啟事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巖土工程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籌)科研人員招聘啟事
為了加快培育巖土工程領域前沿交叉方向,搭建巖土工程與其他學科交叉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平臺,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于2021年8月籌建巖土工程前沿交叉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心將圍繞深地、深海、深空等國家重大科技戰(zhàn)略需求和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目標任務,致力于前沿交叉學科的研究,如巖土數(shù)字科學與智能技術、微觀生物力學與生物巖土、先進試驗技術與極端探測、微納米材料與巖土改性等。中心擬引進3-8名杰出人才和若干名科研骨干,辦公和實驗用地規(guī)劃500㎡,科研經費充裕,擁有國內外一流實驗平臺。
一、招聘研究方向
l巖土數(shù)字科學與智能技術:具有計算科學、高性能計算、數(shù)字孿生、多場耦合實驗和模擬、微型傳感器研發(fā)、智能機器、控制系統(tǒng)、仿生機器人等方面特長者優(yōu)先。
l微觀生物力學與生物巖土:具有工程力學、生物力學與仿生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電子與自動控制等專業(yè)背景。
l先進試驗技術與極端探測:具有地球物理、實驗力學、流體力學、礦物學等專業(yè)背景,具有分子動力學模擬,納米壓痕、XRD、mCT、mPIV材料微細觀表征等研究經歷。
l微納米材料與巖土改性技術:具有納米材料、水泥基材料、多相滲流、微納米滲流、界面力學、人工誘發(fā)地震、多尺度模擬技術等方面特長者優(yōu)先。
二、研究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創(chuàng)建于1958年,坐落在著名的武漢東湖之濱和風景秀麗的珞珈山西麓,是中國科學院從事巖土力學基礎與應用研究、以工程應用背景為特征的專業(yè)研究機構。
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實驗室、5個產業(yè)化轉移轉化平臺。建所60余年來,幾代巖土所人不懈努力,勇攀高峰,面向國民經濟的主戰(zhàn)場,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完成涉及水利水電、能源、資源、交通、市政、海洋與國防等眾多領域600多項重大研究項目,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近200項(其中國家科技獎勵和省部級一等獎84項),授權專利960多項,專著與譯著100余部,計算機軟件著作登記權300多項;工程學學科和地球科學學科均進入ESI全球前1%;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土木工程和力學一級學科均被評為A類;主辦本領域首個SCI期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和2個本學科最好的EI核心收錄期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梯隊期刊),為巖土力學學科發(fā)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研究所擁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科學家和高素質研究人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級杰出人才13人,國家級青年人才9人,高級崗位人員近200人。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中科院國家大科學計劃培育專項、院省創(chuàng)新團隊等多個高水平科研團隊,是科技部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
三、研究所科研和支撐平臺
(一)科研平臺
l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l中國科學院地下工程災變與防護工程實驗室
l環(huán)境巖土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l污染泥土科學與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l湖北省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與生態(tài)高值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l湖北省地下空間開發(fā)與利用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
(二)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巖土力學與工程實驗測試中心)
巖土力學與工程實驗測試中心成立于2007年8月,2010年通過院“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評估。中心主要開展巖土力學與工程的力學性質指標測試、模型試驗以及現(xiàn)場檢測監(jiān)測等測試服務,是集儀器設備的研發(fā)、制造、使用、維護和管理于一體的技術支撐體系。中心遵循“服務、開放、共享”的原則,儀器設備實行“統(tǒng)一管理、專管共用、有償服務”的管理模式。
研究所現(xiàn)有各類實驗設備166臺套,已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宏細觀以及靜動態(tài)結合的室內試驗系統(tǒng)、巖土工程模型試驗系統(tǒng)、現(xiàn)場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原位測試系統(tǒng)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解決基礎性關鍵科學問題和攻克重大工程技術難題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四、招聘崗位及待遇
五、應聘方式
凡符合申報條件且有應聘意向者,請登錄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官網下載并填寫《崗位應聘申請表》后發(fā)送至pli@whrsm.ac.cn,郵件中請注明申請崗位(格式:應聘部門+崗位)。
聯(lián)系方式:李老師 027-87199240